|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1、粗基準的特性
作為工件第一道加工工序所用的定位基準,鑄造毛坯的選擇不僅影響加工表面與不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關系到各加工表面是否具有足夠的加工余量,而且還關系到后續工序能否得到理想的定位基準。因此,在選擇定位粗基準時往往先根據零件加工要求選擇精基準,然后在保證得到的所選精基準的前提下確定粗基準表面。選擇粗基準一般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保證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則如果必須保證工件上加工面與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則應選擇不需要加工的表面作為粗基準。這樣做能提高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之間的相對位置精度。
2)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則零件上的表面若全部需要加工,而且毛坯比較精確,則應選擇加工余量最少或重要的、面積最大的表面作為粗基準。如機加工機床導軌面時,鑄件表層質量好,且加工余量少而均勻,故選導軌面作為粗基準來加工床身地面。
3)便于工件裝夾原則為使工件定位穩定、夾緊可靠,應盡量選擇平整,沒澆口、冒口、飛邊和其他表面缺陷的電機殼作為粗基準。
4)粗基準不得重復使用原則所選的粗基準應能用來加工后續工序所用的精基準以避免粗基準粗糙表面重復定位產生相當大的定位誤差,即粗基準一般不得重復使用。
2、粗基準作為毛坯設計基準的證明
毛坯可以看作是裝配于夾具中的零件,粗基準就是裝配基準,因此為了獲得較高的“裝配精度”,應將粗基準作為毛坯的尺寸標注基準。下面我們從理論證明方面探討將粗基準作為毛坯尺寸標注基準的合理性。
單相電機殼粗基準面具有兩個特征:1)粗基準面粗加工余量公差最小;2)粗基準面與加工面的位置精度最高。對這兩個特征進行分析,能從理論上證明將粗基準作為毛坯尺寸標注基準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