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接地模塊組成與工作原理
從人身安全和電力設備的良好運行來說,均要求電力系統的發電站以及變電站擁有良好的接地,具體表現為使其接觸電壓、跨步電壓以及接地電阻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接地電阻。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接地》要求發電廠、變電站電氣裝置的接地電阻一般情況下應符合:R≤2000/I,I是流經接地裝置的入地短路電流。但是有些變電站受地理條件的限制,不得不建在高電阻率地區,而且接地網敷設范圍受到很大限制,導致這些變電站的接地電阻值偏高,只靠單純的金屬接地體無法滿足現行標準的要求。如何有效地降低接地電阻是一個切實的問題。降低接地電阻的方法有爆破接地技術,鋪設降阻劑,增設
接地模塊等,其中使用接地模塊是一種常見的降低接地電阻方法。以往對接地模塊的研究只是通過工程得出接地模塊降阻的效果,沒有系統地研究接地模塊的布置、接地網大小及周圍土壤電阻率對其降阻效果的影響。筆者通過計算機軟件仿真給出不同地網隨接地模塊增加的變化情況,茲以說明接地模塊在接地中的降阻效果。
非金屬接地模塊組成及工作原理
1非金屬接地模塊的組成
石墨粉是接地模塊的主要組分,在石墨粉中加入適量的不導電粘合劑及金屬氧化物等,加水攪拌均勻后注入模具干燥成形。石墨是一種非金屬材料,并且石墨本身的電阻率很低,并且它具有良好的保濕性和吸濕性,其本身的穩定性、抗腐蝕性、導電性、抗老化性能良好。石墨對環境敏感度非常低,幾乎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接地模塊的接地電阻值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不變,這是傳統接地材料無法比擬的。石墨的基本結構是碳,它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這種原料生產出的接地模塊屬于環境友好型產品。
2
接地模塊廠家對工作原理
將接地模塊內置的金屬極芯與被保護對象地線相鏈接,使入地電流迅速泄放到大地。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比金屬材料成倍地加大了接地體和土壤層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了接地體本身的散流面積。由物理意義上可知,低電阻接地模塊和土壤層在材料成分上具有"親緣"關系,它們之間凝聚、結合較好,接觸阻力較小,能與周圍泥土充分結合。研究表明,其與土壤的接觸電阻小于金屬接地體與土壤層間的接觸電阻。
(1)地網散流時,在地網邊角上的電流最大,故接地模塊最佳的安裝位置是地網的邊角。
(2)地網越小,降阻效果就越好。接地模塊之間會產生屏蔽現象,降低降阻效果。
(3)土壤電阻率越高,接地模塊的降阻效果便越明顯。地網因為使用接地模塊而產生的接地電阻下降率在不同的土壤電阻率的情況下是相同的。
河北中泊防雷器材有限公司(http://www.zbflqc.com/)生產
降阻劑,
接地降阻模塊,
降阻模塊等產品,是
降阻劑廠家,接地模塊自身有很強的吸濕保濕能力,使它周圍的土壤保持濕潤,保證接地模塊有效發揮導電作用;同時,接地體中導電物的導電特性不受干濕度、高低溫等季節變化的影響。因此能提供穩定的接地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