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水泥工業發展很快,目前產量已達到5. 36億t;用于混凝土骨料的砂石工業發展也十分迅速,產量達到16億t。到21世紀初,我國將有一個新興的混凝土骨料-砂石產業的出現。如果實施有效的機械化作業和現代化工藝流程,以及綜合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控制系統,新型制砂機帶動了砂石產業將帶動運輸業、礦業、機械制造、供電、儀器儀表和工業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同時開拓規模巨大的勞動力市場。
骨料是壩工混凝土的基礎材料,只有基礎材料的性能和制造工藝達到優質、穩定和技術經濟先進水平,壩工混凝土才能達到高檔次的質量水平。長期以來,混凝土研究領域對骨料研究重視不足,骨料僅是作為品質鑒定對象,而不是全面的研究對象。本書將混凝土研究的視野擴大到骨料性能和制造工藝問題的研究,具有相當的遠見和長遠的意義,相信會對混凝土及砂石工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混凝土骨料的砂石生產制造作業,本質上是對巖石巖體的破碎篩分的“造粒作業”。“造粒”的目的,是為混凝土骨料實施顆粒級配,以便使系列粒級的固體顆粒在混凝土結構空間作最密垛的排列。因此,砂石的級配是混凝土顆粒學中最重要的工藝問題。在“造粒”作業上,造成什么形式的粒子?歐洲混凝土技術界對粒子的方正形特別重視,德國工業標準52114規定骨料的粒子方正率應大于80%。這一技術要求和標準,把歐洲打砂機械設計制造推向高新技術領域,對“破碎腔”的設計達到新的水平。
在發達國家和工業技術先進的國家,砂石產業和交通工程用的碎石產業,已實現現代化規模生產,一個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可達到200-1 000萬t/年。日本國內市場年需砂石約10億t,幾家重工業機械制造設備公司展開技術競爭,生產多種新型的、大型的、多功能的、系列的破碎篩分和給料機械設備投放到國際市場。同時,為改善砂石的粒形和顆粒級配,還研制生產出“粒形改進機”、“級配調整機”。歐洲一些國家,不僅制造系列的破碎機械、大型多功能篩分機械,而且對砂石企業的環境保護特別重視,采石場和砂石工廠粉塵標準是20mg/m3,新建廠的規定粉塵標準僅為lmg/m3。噪音對策實施全面減震和消音控制。 我國的砂石生產企業,很多為鄉鎮企業辦的手工業工場;只有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實施著機械化、工廠化的生產作業,月處理能力可達到10-30萬t。特大的長江葛洲壩工程的月處理能力達80萬t。正在施工的長江三峽工程粗骨料的處理能力為2 540t/h,細骨料的生產能力為780t/h。
制砂機廠家認識到想要提高砂石制造的生產能力和降低能耗、成本,必須研究巖石的破碎理論。4。年代我國學者王仁授和美國學者F. C. Bond系統地研究了巖礦的破碎機制,發表了系列論文,而后F.C,. Bond提出的Bond第三理論影響了半個世紀,至今仍保持其生命力。我國水工混凝土年澆筑J量約2 000萬m3,年需混凝土骨料約4 000萬t,而且大部分為人工制造的骨料。如此巨大的骨料制造行業,必須有水工混凝土領域破碎理論研究相匹配。按照日本通產省1980年的統計資料,年生產碎石3. 827億t中,用于公路行業的為56. 4寫,用于混凝土骨料的為28. 8%,其中人工砂為1 330. 4萬t。因此,日本混凝土研究領域長期重視骨料制造的工藝理論問題,有幾家科技刊物幾乎每年出版一次骨料專集特刊。
我公司作為專業的礦山破碎生產企業,不斷研發最新的技術裝備,產品包括移動破碎站廠家,花崗巖破碎等設備,歡迎光臨咨詢。